令觀眾著迷的人物如何從外在塑造?
名導演與演員打交道有何獨門高招?
如何深度欣賞一部電影的調(diào)度設(shè)計?
…… ……
北京電影學院有門超人氣的wang牌課程,多年來一座難求,課堂筆記在影迷中廣為傳播,那就是徐浩峰老師的視聽語言課。在日本的映畫美學校(即東京電影學院),鹽田明彥開設(shè)的“電影表現(xiàn)論之表演和導演”也是這般火爆的課程,他試圖解答如上問題,授課講義整理匯編后即為《映畫術(shù)》。
鹽田老師精選了歐美中日多部經(jīng)典影片的華彩段落,截取名作名場面的靜幀畫面,用類似拉片的方式,從演員的臉、視線和表情、動線和動作安排等方面進行評述,讀取導演的調(diào)度意圖,破解場景背后人物關(guān)系、情感邏輯的“暗碼”,將導演和演員之間互相依賴、彼此成就的關(guān)系一一道來,進而揭開影史杰作抓住人心的奧妙所在。
充滿魔力和趣味的映畫術(shù)在此展開,相信本書將刷新你對電影的認知,增加觀賞電影的樂趣,對創(chuàng)作亦會大有啟發(fā)。
電影中人物的動線,竟能概括過往人生、預示命運走向?
《驚魂記》的精髓,在于希區(qū)柯克找到了命中注定的那張臉?
小津安二郎為什么要讓演員顯得面無表情?
日本劍戟片和香港動作片如何制造殺氣?
喜劇明星寅次郎的表演,其實是一種“歌唱”?
…… ……
讓學生選課擠破頭的“日本電影學院”頭號熱門老師鹽田明彥
“以表演和導演的相遇為出發(fā)點,對電影進行再考察”
精選名場面拉片講解,以奇妙獨到的思路打通感官,抵達更高的美學境界
顛覆你的電影認知,增加觀片樂趣,提升創(chuàng)作功力
* * *
◎看臉有門道
日本導演鹽田明彥,是“立教一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品曾多次入選《電影旬報》年度十佳,職業(yè)生涯中曾挖掘、合作過宮崎葵、蒼井優(yōu)、長澤雅美、柴崎幸、竹內(nèi)結(jié)子、小松菜奈等諸多女星,她們在鹽田的電影中都發(fā)揮出了別樣的魅力。這樣一位挑臉、拍臉眼光極準的導演有著怎樣的“看臉”說?作者漫游影史細數(shù)“顏控”大師,亦結(jié)合自身創(chuàng)作經(jīng)驗進行論述,從希區(qū)柯克對臉的物化迷戀,到布萊松的視線調(diào)度,再到小津安二郎讓臉抽離表情……電影以演員的面部作為舞臺,挑選、塑造一張有故事的臉,正是在大銀幕上吸引觀眾目光的強有力手段。
◎動作藏奧妙
鹽田明彥認為,所謂電影,就是發(fā)現(xiàn)和組合動作,并創(chuàng)造出一個整體的事件;所謂鏡頭,則是對被拍攝對象及其動作的一種發(fā)現(xiàn)。動線設(shè)計和動作安排,可謂一個導演在制作電影時所涉及的根本性工作。影史上的名導演們往往在其中暗藏玄機——溝口健二、成瀨巳喜男僅用動線就預示了角色的命運?日本劍戟片和香港動作片如何編排動作來醞釀殺氣?鹽田和程小東合作動作片《多羅羅》時偷學到了什么技巧?……本書將為你一一道來。
◎辣評名導演
杜琪峰——即便是拍低預算的槍戰(zhàn),也要憑借創(chuàng)意取勝,讓香港黑色電影復活
程小東——“在拍攝前什么也沒想”,這就是他的訣竅
小津安二郎——消滅表情就能樹立“場”
溝口健二、特呂弗、卡薩維茨——刻畫“昏厥女性”的世界三大導演
希區(qū)柯克——被“拍攝臉本身”的這份毛骨悚然所吸引
布萊松——視線才是主角,演員們幾乎被刻畫成了擁有視線的機械人偶
弗里茨·朗——不斷重復的主題是,以“正義”為擋箭牌,化身愚民的人們是何等的恐怖
* * *
鹽田明彥抓住人心の金句賞
「電影導演這一行可真是造孽的營生。。ㄐΓ
「對電影演員來說,頭號重要的事,就是你本人得有趣。」
「“表演”這一工作,極其考驗一個人的智力!
「電影抓住人心的奧秘,在于電影導演的想象力和演員的存在感這兩者間決定性的相遇!
「動線,簡單說來就是“讓人物如何運動”這件事。我認為,僅僅是知道“動線”這個概念,獨立電影的水平就能提升三倍(笑)!
「一位美麗女演員那被戰(zhàn)場化了的面孔,和投入巨額制作費完成的壯觀的戰(zhàn)斗場面是同等級的,甚至是更高一級的戲劇化的瞬間,會牢牢抓住觀眾的內(nèi)心。」
「“電影里面是臉在發(fā)生戰(zhàn)爭”。演員的臉就是一座巴爾干半島的火藥庫,總是呈現(xiàn)著一種對抗,哪怕面無表情也是在對抗著。」
「布萊松明明一臉嚴肅地說著什么“商業(yè)演員的表演和真實相距甚遠”,然而每次他電影里的女主人公,總是有著讓人覺得脫離現(xiàn)實的美貌!
「在把人臉當作物品看待這件事當中,隱隱包含著某種不祥之氣。當人臉被展露出來時,沒有把臉作為擁有表情的“和他人溝通的裝置”來發(fā)揮它的功能,而是*越了這一點,只把臉作為臉本身來看待,這是何等的恐怖……」
「胡金銓導演是早期將縱向動作帶入香港電影界的人物,他被稱為“香港的黑澤明”。李小龍無法舍棄對高處的向往,他被香港電影中獨特的那種“向上,再向上”的咒語束縛住了。成龍則試圖運用“從更高的地方落下”這一反向思維而*越李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