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贊 譽
布爾戈博士希望我們別再因羞恥感而感到羞恥了!他的這本書指出,產(chǎn)生羞恥感是生活中的正,F(xiàn)象,可以對我們有所啟發(fā),而不是“毒害”我們。羞恥感是一種普遍的情緒,應當?shù)玫匠姓J和理解,而不是被拒絕和壓制。布爾戈博士分享了他的親身經(jīng)歷以及與患者的互動過程,說明了羞恥感會如何摧毀我們的自尊,增強我們的焦慮。本書也記錄了能幫你克服有害羞恥感的練習方法,并提供了利用這種情緒來建立自尊和分享喜悅的方式。
——杰羅爾德·克萊斯曼(Jerold Kreisman),
《邊緣型人格障礙》(I Hate You—Don抰 Leave Me)的作者
約瑟夫·布爾戈博士寫的這本書充滿力量,能惠及世界各地的廣大讀者。在當前研究成果和35年的治療實踐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他嚴謹?shù)仃U釋了我們?yōu)槭裁床粦侔研邜u感當作一種單一的、有害的情緒,而應當將它理解為一組復雜的情緒集合。有悖于直覺的是,這種情緒集合能幫助我們擁抱真實的自我,并在生活中體驗到更多的快樂。布爾戈極其擅長講故事,并且富有同理心。他及其來訪者的故事向我們生動地展示了為何直面羞恥感能帶來真正的自尊和自豪。他指出,不斷地贊揚而不給予批評,在此基礎(chǔ)上建立起來的是一種誤入歧途的自尊,最終將導致毀滅性的后果。在這方面,他的論證是目前為止最有說服力的。布爾戈一步步地向我們展示了,如何為一直拖我們后腿的羞恥感發(fā)聲,如何增強我們準確識別這種感受的能力。在每一頁中(尤其是在附錄B中),本書都在一遍遍地鼓勵我們,不僅要看到令我們感到羞恥的事物,還要看到我們有此感受的原因,并真誠地面對這兩個部分。我愿意向我的讀者力薦這本書。
——佩格·斯特里普(Peg Streep),
《為女兒解毒》(Daughter Detox)的作者
本書回應了無數(shù)在痛苦中默默忍受之人的祈禱。書中對人類身份認同做出的區(qū)分以及探索猶如天賜。本書不僅能讓你更了解自己,還能讓你更了解家庭和工作場合中的羞恥感范式。讀完本書,卸下羞恥的負擔,進而感受自由吧!
——勞拉·伯曼·福爾特岡(Laura Berman Fortgang),
《現(xiàn)在該怎么辦:90天發(fā)現(xiàn)生活的新方向》
(Now What?: 90 Days to a New Life Direction)的作者
前 言
請想象自己正在一場社交聚會上,周圍是自己新認識的朋友,而且你很喜歡和他們談天說地。你們聊得熱火朝天,每個人似乎都很愉快。此時,某個客人的一句話讓你想起了曾經(jīng)聽過的一個故事(當你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時,你笑得前仰后合),你很自然地借此機會開始講述這個故事,你很期待將自己的快樂分享給朋友。
講到故事結(jié)尾時,你特地留意大家的表情,期待他們也笑出聲來。
一陣沉默。
過了一會兒,有人打破了沉默:“哦,我懂了!太好笑了!币廊粵]人笑出聲來。
頃刻間,你感到臉燒得通紅。你低下頭,回避和大家的眼神接觸。你感到有些困惑,思緒混亂,難以集中精神。你暗自后悔,希望自己沒講過這個故事,要是地上有個縫隙能讓你鉆進去就再好不過了。當另一個客人換了話題之后,大家繼續(xù)聊了起來,此時你感到松了口氣——大家的注意力終于不在你身上了,你也很快恢復了正常。此時距離你講完故事不過七八秒鐘的時間。
你在講述這個冷場的故事時,你體驗到的情緒是什么?
如果我說,你體驗到的是一種羞恥感,那么你大概會不同意:“那不是羞恥感,而是尷尬!碑斘沂褂谩靶邜u感”這個詞來描述這種經(jīng)歷的時候,多數(shù)人會有類似的反應。他們可能會堅稱,對于這種小事,沒必要感到羞恥。每個人偶爾都會講個冷笑話。尷尬嗎?當然,但并沒什么可羞恥的。
然而,從達爾文開始,情緒生理機制的研究者普遍認為,你在那些尷尬的時刻所體驗到的心理和生理反應,毫無疑問地表明了羞恥的情緒。世界各地的人們,不論身處哪種文化環(huán)境、哪個大洲,體驗羞恥感的方式都是相同的:目光回避、短暫的精神紊亂、希望離開現(xiàn)場,通常還伴有臉部、頸部或胸部發(fā)紅。
科學家對羞恥感的理解和想法,與普通人持有的觀念大不相同。多數(shù)人傾向于把羞恥感看作一種重大、糟糕甚至“有害”的情緒,我們希望自己永遠不要體會到有害的羞恥感。
有害的羞恥感會摧毀一個人的幸福感。
有害的羞恥感是“當父母虐待孩子時,孩子才會有的情緒”。
有害的羞恥感是“當社會排斥那些不得不表現(xiàn)得與眾不同的人時,這些可憐人才會有的情緒”。
相反,情緒的研究者(包括我)認為,羞恥感的本質(zhì)是更為多樣化的,其程度并不總是那么嚴重——正如萊昂·維爾姆澤(Léon Wurmser)在《羞恥的面具》(The Mask of Shame)一書中所說,羞恥感是一個情緒家族。羞恥感既可能讓人極度痛苦,也可能僅僅使人感到輕微不快,既可能很短暫,也可能很持久。
我在本書中提到的羞恥感是廣義的,它包含諸多具體情緒。大多數(shù)流行心理學領(lǐng)域的著作(你可能讀過其中一些)關(guān)注的是具有毀滅性的羞恥感,而本書會為你介紹整個羞恥感家族(包括尷尬、內(nèi)疚等涉及自我意識的情緒),其中的情緒在日常生活中是難以避免的。你會逐漸發(fā)現(xiàn),我們會在不說“羞恥感”這個詞的時候談到“羞恥”情緒。當我們說,我們對自己的某些方面(例如,身體、行為或失敗的事情)感覺不好時,通常會不經(jīng)意地提到羞恥感家族中的某種情緒。
人們對羞恥感的反應也各不相同,因為這與他們小時候的社交方式,以及他們學會的應對痛苦的方式有關(guān)。人們的反應差異也取決于人們對于自身價值的自信程度:那些成長在不盡如人意的環(huán)境里自我感覺不好的人就可能會覺得“講了個糟糕的笑話”,會產(chǎn)生有害的羞恥感,而這對其他人來說,也許只會略顯尷尬。
不論我們對羞恥感的反應如何,我們每個人都會天天面對羞恥感家族中的情緒。盡管我們不一定總是能意識到羞恥感,但我們總是不斷地預期自己會在人際互動中遭遇潛在的羞恥感,并盡可能地回避它!捌渌藭┏墒裁礃幽兀课以摯┦裁慈⒓泳蹠?”“老板在給我做績效考核時,會說些什么呢?”“如果我在下班后約桑德拉出來喝點兒飲料,她會拒絕我嗎?”作為精神分析師和研究羞恥感的專家,唐納德·內(nèi)桑森(Donald Nathanson)說,各種形式的羞恥感“是在日常生活中主導我們行為的看不見的力量”1。
為了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這種觀點,我邀請你思考并拋棄一些我們大多數(shù)人會有的對于羞恥感的偏見。也許你會對有害的羞恥感存在一些偏見,而接納那些常見的、不可避免的羞恥感。
偏見1:羞恥感是壞的
大多數(shù)人很難承認,自己感到了“羞恥”。光是這個詞就讓大多數(shù)人不舒服了。約翰·布雷蕭(John Bradshaw)是諸多研究羞恥感的學者之一,他寫道:“羞恥本身就會帶來羞恥感。雖然人們愿意承認自己內(nèi)疚、受傷或恐懼,但不愿承認自己產(chǎn)生了羞恥感!2尤其是在這個自戀的年代,有那么多人迫切地想成為社交媒體上的贏家。如果你承認自己感到了羞恥,你就有可能變成可悲的失敗者。我見過的大多數(shù)人都不愿承認自己的羞恥感,他們更傾向于否認羞恥感的存在,或用其他沒那么多負能量的字眼來稱呼它,以此來與羞恥感保持距離。研究羞恥感的學者邁克爾·劉易斯(Michael Lewis)說:“我們通常用‘尷尬’這個詞來避免承認羞恥感!3
你可能會發(fā)覺自己對本書的核心觀點心懷抵觸,不相信羞恥感其實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無處不在的體驗。盡管你可能愿意承認在公共場合犯錯時會感到尷尬,但你會反對我把它稱作羞恥感。“人人都會犯錯,這有什么大不了的?這沒什么可羞恥的!贝藭r,請嘗試回想那有害的、極具破壞性的羞恥感,與作為一個情緒家族的羞恥感之間的區(qū)別。羞恥感家族中的許多情緒是輕微而短暫的,是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偏見2:羞恥感是我們的敵人
自從約翰·布雷蕭在1988年出版了他的開創(chuàng)性著作,了解心理學的大眾就基本上把羞恥感與他提出的“有害的羞恥感”這一概念等同起來。有害的羞恥感是由父母、教育者和兒童生活中其他重要的成年人傳遞給孩子的毀滅性信息,讓孩子感到自身是有缺陷的,不值得被愛。布琳·布朗(Brené Brown)認為,社會鼓吹和標榜自相矛盾的角色期待,給女性強加了許多難以達到的理想化標準(這些標準最終會導致羞恥感),她的相關(guān)著作也強化了對于羞恥感的這類觀點,即把羞恥感看作外部有害影響的結(jié)果。
如果你也像大多數(shù)人一樣接納了這種觀點,你可能就會把羞恥感當作敵人。你可能會認為無論何時何地,羞恥感都是一種來自外部(社會、傷人的父母,或想要你懷疑自己并掏錢購買他們產(chǎn)品的廣告商)的負面體驗。如果你相信抵制羞恥感、擺脫羞恥感的束縛是必要的,那么你可能很難接受我關(guān)于“羞恥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的觀點。盡管某些羞恥感的表現(xiàn)形式毫無疑問是有害的(我會在后面的章節(jié)討論這些感受),但請你盡量保持開放的態(tài)度,嘗試理解其他形式的羞恥感可能并不是那么大的威脅,甚至可能對我們是有用的、有啟發(fā)性的。
我相信,羞恥的體驗有時包含著重要的課題,能幫助我們認識到我們是誰,或我們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如果我們忽略或抵制羞恥感,我們就會失去成長的機會。
偏見3:羞恥感是自尊的對立面
如果你把羞恥感等同于“有害的羞恥感”,那么你當然會認為它有損于自我價值感。一個感到自身滿是缺陷、不值得被愛的人,怎么會覺得自己好呢?在自尊研究領(lǐng)域,多數(shù)受歡迎的文章都持有這種觀點:強調(diào)自我肯定、激進的自我接納,抵制社會中充斥的帶有羞恥基調(diào)的信息,提供培養(yǎng)自愛的方法。
一旦你將羞恥感理解為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不一定是一種外界施加的有害的體驗,羞恥感和自尊看上去就不那么水火不容了。我會在后續(xù)章節(jié)闡明,當孩子1~2歲時,羞恥感(不是有害的羞恥感)的出現(xiàn)對于其真正自尊的發(fā)展起到了關(guān)鍵的作用。在我看來,自尊和羞恥感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體驗,二者彼此依存、相互影響。
我寫作本書的最終目標是解釋我們怎樣做才能自我感覺良好,也就是說,我們怎樣做才能在生命的每個階段發(fā)展出真正且持續(xù)的自尊,我邀請你再思考另一個偏見。
偏見4:自尊只與自己有關(guān)
“自尊”這個術(shù)語似乎表明了它是一種獨立的體驗,與外界無關(guān)。你對自己的感覺似乎與他人無關(guān),自尊體現(xiàn)了你與你心目中的自己之間的關(guān)系。高自尊表明了一種積極的關(guān)系:我喜愛并尊重我這個人。在自戀時期,我們尤其會產(chǎn)生高自尊。
人類是一種社會性動物,我們的身份認同在很大程度上與他人有關(guān),即與我們所在部落的成員有關(guān)。我們是子女,也是父母,與重要的人有著親緣關(guān)系和情感聯(lián)結(jié),即便我們的自我概念極其清晰,重要的人對我們的感受和看法也總會影響我們的自我感覺。有觀點認為,孤立的自我是存在的,并且我們無須以他人的意見為參考就能理解自我。這種觀點是不成立的,正如精神病學家弗朗西斯·布魯切克(Francis Broucek)所說,“在人際關(guān)系的領(lǐng)域里,原子論意義上的孤立自我是一個不真實的概念”4。
真正且持久的自尊發(fā)展最終取決于人際關(guān)系,具體而言,取決于那些共享快樂體驗的關(guān)系。
這四種偏見在社會中非常普遍、根深蒂固。我并不指望你在讀完這短短的論述之后就突然拋棄了這些偏見,我偶爾會提醒你有害的羞恥感和本書的羞恥感之間的區(qū)別。如果你對我的觀點持開放態(tài)度,充分理解羞恥感在你的生活中出人意料的作用,那么我向你保證,你最終會有所收獲。如果你有自尊問題的困擾,你就會收獲更多。
在我從事心理治療實踐的35年里,最重要的收獲是,羞恥感的原野橫亙在通往真正自尊的必經(jīng)之路上,尋求自尊的旅人永遠不會完全走出這片原野。一路上,我們會收獲喜悅與自豪,尤其是與最重要的人分享過后,這些喜悅與自豪會改變我們遭遇的羞恥感,把它們從痛苦的挫敗變作成長和自我實現(xiàn)的機會。
羞恥感意識調(diào)查問卷
這份調(diào)查問卷的目的是喚醒你的記憶,并讓你對生活中的日常經(jīng)歷更為敏感,這些經(jīng)歷可能會引起某些屬于羞恥感家族中的情緒。在你繼續(xù)閱讀本書之前,請先完成這份調(diào)查問卷,再閱讀附錄A,我會在那部分說明該問卷研究樣本的調(diào)查結(jié)果。
在你的一生中,你遭遇下列經(jīng)歷的頻率如何?
1. 聽到有關(guān)自己的流言蜚語。
□從來沒有 □很少 □有時 □經(jīng)! 醴浅nl繁
2. 在學校或工作場所大聲說出錯誤的答案。
□從來沒有 □很少 □有時 □經(jīng)常 □非常頻繁
3. 申請加入某個團體或組織時遭到了拒絕。
□從來沒有 □很少 □有時 □經(jīng)常 □非常頻繁
4. 朋友或所愛之人告訴你,你讓他們失望了。
□從來沒有 □很少 □有時 □經(jīng)! 醴浅nl繁
5. 得知伴侶對自己不忠。
□從來沒有 □很少 □有時 □經(jīng)! 醴浅nl繁
6. 覺得自己不得老板的偏愛。
□從來沒有 □很少 □有時 □經(jīng)! 醴浅nl繁
7. 為某人購買節(jié)日禮物,但對方并未回禮。
□從來沒有 □很少 □有時 □經(jīng)常 □非常頻繁
8. 某個你以為是朋友的人不再與你聯(lián)系了。
□從來沒有 □很少 □有時 □經(jīng)常 □非常頻繁
9. 身處與你觀點迥異的群體中,你會感到孤獨。
□從來沒有 □很少 □有時 □經(jīng)! 醴浅nl繁
10. 在公共場合出丑。
□從來沒有 □很少 □有時 □經(jīng)! 醴浅nl繁
11. 在公開的競爭中落敗。
□從來沒有 □很少 □有時 □經(jīng)! 醴浅nl繁
12. 沒有獲得自己期望中的晉升。
□從來沒有 □很少 □有時 □經(jīng)常 □非常頻繁
13. 沒能實現(xiàn)自己的新年計劃。
□從來沒有 □很少 □有時 □經(jīng)常 □非常頻繁
14. 在聚會上喝多了,并在第二天覺得自己很糟糕。
□從來沒有 □很少 □有時 □經(jīng)! 醴浅nl繁
15. 得知你的一些親密朋友舉辦聚會,卻沒有邀請你。
□從來沒有 □很少 □有時 □經(jīng)! 醴浅nl繁
16. 得知某個你喜歡的人對你并不感興趣。
□從來沒有 □很少 □有時 □經(jīng)! 醴浅nl繁
統(tǒng)計自己答案中每種頻率類別的數(shù)目,并與附錄A中的研究樣本結(jié)果相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