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石叢書·記憶的探險:我們?yōu)楹文苡、易忘,還虛構人生
定 價:55 元
超級記憶是天生的,還是也能通過訓練獲得?生命的后時刻,人們通常會回想起哪些事?如何讓一個無辜的人相信自己犯了重罪?遺忘是一種幸福,牢記是一種痛苦?暢想未來實際上是在回憶過去?……這本書以輕松愉快、充滿智慧的筆調回答了以上問題,甚至更多,引領我們縱覽歷史,從文藝復興時期大腦海馬外形酷似海洋動物海馬而得名結構的發(fā)現到當代對記憶機制的科學研究,去窺探大腦令人著迷的運行機制,為這一融匯科學與人文的前沿學科提供了啟發(fā)性的思考。本書作者是來自挪威的一對姐妹,一位是神經心理學家,另一位是著名作家。她們巧妙地交織了歷史、研究和出色的個人故事,帶領讀者踏上一段關于記憶科學的探險之旅:潛入深海,在奧斯陸峽灣進行記憶實驗;留住時間,你會發(fā)現嘗試記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是多么艱難;穿越時空,回到過去與奔往未來,揭示發(fā)人深省的洞察力、想象力。他們采訪了世界神經科學家、著名小說家、知名藝術家,還有牢記倫敦每一個門牌地址的出租車司機、恐怖襲擊事件的幸存者,以解釋記憶的工作原理,嘗試回答為何有時記憶會如此差勁以及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來改善記憶,甚至揭示了我們應該學會如何與遺忘為友。
這本書充滿了故事,讀它就像在讀一本小說,每個故事及其主人公都是一個傳奇;這本書充滿了科學,它是450年來記憶研究的探險之旅,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都在展現自己的探索歷程、思考結果、迷茫和驚嘆。你的心中會不停地冒出問號,不停地跳出感嘆號,我的記憶是真實的嗎?我的過去是真實的嗎?我忘記了什么不該忘記的嗎?原來如此!難以置信!讀完這本書,你將從一個新的角度理解自己、過去和未來,將以一種新穎的認知和情感去珍視自己和他人的記憶。
在普魯塔克(Plutarch)的《希臘羅馬名人傳》(The Lives of the NobleGrecians and Romans)中,普魯塔克提到了一個古老的哲學難題,現在稱之為忒修斯悖論。在迷宮中殺死了人身牛頭怪后,希臘英雄忒修斯(Theseus)揚帆返航,雅典人欣喜若狂,將他的船保存了下來,以示紀念。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作為一件實物,船身漸漸磨損了,而且經常需要更換木板這里一塊,那里一塊。終,在幾個世紀后,所有的原始木板都被替換了。那么,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嗎?你可以問一個關于我們身體的類似問題。人體的含水比例為3/4,水分子總是不斷地進出我們的身體,從來不會滯留太久。并且,由于DNA 及其他生物分子的降解,我們需要隨時更換新零件來修復它們。皮膚細胞的代謝周期為幾周,血細胞需要幾個月,肝細胞需要兩年。即使是骨骼也會不斷更新。在10年左右的時間里,你身體里的每一個原子都被替換了。那么,你還是原來的那個你嗎?直覺上,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數十載后我們還是原來的自己,但 是,如果我們的身體發(fā)生了變化,這不是與之相悖嗎?為什么我們仍然感受到如此強烈的連續(xù)性?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有記憶。生物分子往來如梭,但信息在我們大腦的流動模式始終如一。從根本上說,我們就是我們的記憶,我們的記憶就是我們。然而,很少有人真正理解記憶是如何運作的。我們依賴于誤導性類比或民間理論,抑或是我們渾然不覺,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記憶在我們腦內是如此輕而易舉地運作,不費吹灰之力,以至于我們很少停下來思考它們究竟是怎樣的奇跡。我在這里無須多言。讀完這本書后,你就會充分體會到記憶是多么復雜、美麗、錯綜。的確,在希爾德·厄斯特比和于爾娃·厄斯特比的筆下,記憶不只是一個簡單的自我存儲庫,它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力量,一種積極塑造我們思維的動態(tài)驅動力。它擁有人類自身所有豐富、多層次的復雜性。本書的獨特之處在于作者厄斯特比姐妹所帶來的雙重視角。與電子或黑洞不同,記憶既是一種客觀的現象,也是一種主觀的現象。我們需要了解其中涉及的神經傳導和神經放電模式,但記憶也是一種活生生的存在。我們需要從兩方面來理解記憶,換句話說,就是需要從文學的與科學的角度來思考記憶。因此,當得知希爾德是一名小說家,而于爾娃是一名神經心理學家時,我感到非常欣慰。想象一下,如果著名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和杰出的小說家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兩兄弟合作撰寫一本書,你會發(fā)現這種結合將提供多么有價值的視角。我們通常認為科學是理性的,但科學也是一種強烈的人類活動。尤為重要的是,在研究記憶時,要看到人的主觀的一面,因為它確實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自我意識。在探索記憶是如何運作的過程中,本書將真正潛入自我的深處,即你心靈隱秘的那一部分。當你重新浮出水面,你將不會再以跟從前同樣的方式來看待這個世界或你自己。
作者簡介: 希爾德厄斯特比(Hilde Østby),廣受贊譽的小說《愛與渴望的百科全書》的作者,該書被挪威三大受尊敬的報紙譽為年度書籍之一。她的寫作生涯始于成為挪威《每日新聞報》的記者時,她擔任過編輯和傳播顧問,如今是挪威的報紙《晚間郵報》非虛構類作品的批評家。 于爾娃厄斯特比(Ylva Østby),臨床神經心理學家,挪威神經心理學會的副主席,致力于記憶研究。她在奧斯陸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在挪威國家癲癇研究中心工作,親身接觸了深受毀滅性記憶功能障礙之苦的患者,認識到這類疾病的嚴重程度。如今,她在奧斯陸大學工作,研究癲癇患者記憶功能的長期發(fā)展。
譯者簡介: 李葆明,杭州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中國生理學會副監(jiān)事長,中國神經科學學會常務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學科評審組成員,教育部臨床醫(yī)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長期從事大腦前額葉皮層認知功能研究。先后主持國家973項目課題、863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重點項目、面上項目、中國-加拿大健康研究合作項目。在Neuron、PNAS等國際刊物發(fā)表研究論文70篇。
001 中文版序1003 中文版序2005 序言001 章 大海里的怪物:海馬的發(fā)現015 第二章 探尋海馬的秘密:記憶藏在哪里039 第三章 跳傘者的臨終記憶:什么是個人記憶075 第四章 大杜鵑鳥巢的故事:當虛假記憶悄悄潛入106 第五章 出租車司機實驗與國際象棋比賽:你的記憶力能有多好133 第六章 大象的墓地:遺忘的藝術167 第七章 斯瓦爾巴群島的種子:走向未來198 參考資料212 致謝:美好記憶的菜譜214 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