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回童年:埃梅中篇小說選》精選了法國中短篇小說大師埃梅的十篇中篇小說,在我國尚屬首次譯介。其中有媲美卡夫卡的《變形記》的佳作《變貌記》,也有《參孫》《田園曲》《跌回童年》等現實主義與怪誕巧妙結合的作品。埃梅的中短篇小說,以極大的篇幅構成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細看來,大多是人性扭曲的怪態(tài),喪失自我意識的丑相,無異于一面面哈哈鏡,讓世人照照自我失態(tài)的形象。以假見真,化實為虛,寓現實于荒唐中,這正是埃梅反映現實的特殊手法。走進埃梅的世界,就恍若進入寓言故事和神話境地,一片荒唐離奇。然而,讀者在這種幻境中經過一番遨游,方始醒悟過來,這一幕幕的怪異場景,原來正是人們見多不怪的活生生現實。
我翻譯雨果、巴爾扎克、紀德、加繆,以及馬塞爾·埃梅等法國名家的著作,感到他們都有一種強大的統(tǒng)領心,這種統(tǒng)領心的勇氣和底氣,就是強大的自我定力。
久違的“自我”,現在命運如何?我頗為贊賞這樣一種觀察:“這是個鼓勵人成功,不教人保有自我的時代。”宣揚成功的價值觀無可厚非,不過,前些日子我聽中央廣播電臺經濟臺的節(jié)目:“那些年……”一位嘉賓精彩評論中,有這樣一句話:“中國成功人士不夠善良。”對成功價值觀的這種總體評價,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按說,成功與普世并不對立,為什么又有兩立的趨勢呢?我們讀讀經典著作,就容易理解其中的緣故了。讀經典,最終要走進這些作家思想和內心最大的秘境。
請看薩特悼念紀德的一段話:
“他為我們經歷了一種生活,我們只要讀他的作品便能重新體驗到……紀德是個不可替代的榜樣,因為他選擇了變成他自身的真理。”
紀德“選擇了變成他自身的真理”,意味將他對待生活和寫作的態(tài)度貫徹到底,原原本本親歷他要講述的生活,成為他要做的人。他這種多變中貫徹到底的不變,正是紀德的自我。換言之,正是紀德自我的強大統(tǒng)領心,引導著他的生活與創(chuàng)作令人迷惑的多變,而在自主的多變中,紀德從不迷失乃至喪失自我。
埃梅也同樣有這種強大的統(tǒng)領心,但是順著人類常規(guī)的運行,則創(chuàng)造出來一個千奇百怪的世界。換言之,在埃梅的筆下,一個人,甚至一個超人,喪失了自我,一個社會,群體喪失了自我意識,由人的本性所呈現出來的世界。
《圣經》中參孫這個人物是個超人,力大無窮。埃梅以他為題,寫了一篇故事新編,別開生面。這個傳說人物,原本是個只有蠻力的超人。他的情婦被敵人收買,探得他的力量寓于頭發(fā)的秘密,趁他熟睡將他的頭發(fā)剃光。結果他被縛受盡羞辱,便求告神再給他一次力量,隨即雙臂撼倒兩根庭柱,在神廟顛覆中如愿與敵同歸于盡。
故事新編妙就妙在,參孫的情婦透露力量的秘密是他的精心安排。這就有意思了,參孫要擺脫必得付出這種代價的超人的命運,并不甘心與敵同歸于盡。因此,他陳述的開頭語:“非利士人自以為非常厲害,給我打發(fā)來這個小婊子”,“自以為…小婊子”這等字眼,表明他早已處于孤獨而清醒的狀態(tài)了。
孤獨是超人的宿命,最終要命喪于陷阱。然而,孤獨又是機遇,因為孤獨是思考的開始。早在他八歲時,叔父見他耍戲中,戕害了那么多公牛等牲畜,損壞了那么多物品,便預言:“這孩子,將來要成為公害!边@話將惶恐的酵素置于他心中。按照叔父的揣度,孩子終生要走在淵藪的邊緣,卻不知道跌下去有多深。
[法]馬塞爾·埃梅(1902-1967),二十世紀法國偉大的短篇小說家,由于他的小說以“怪”取勝,所以人稱“短篇怪圣”。埃梅的中短篇小說,以極大的篇幅構成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細看來,大多是人性扭曲的怪態(tài),喪失自我意識的丑相,無異于一面面哈哈鏡,讓世人照見自我失態(tài)的形象。他以奇巧的構思、幽默的語言,把現實主義的內容與怪誕形式巧妙結合,構成獨特的藝術風格。正因為如此,馬塞爾·埃梅成為法國,乃至世界各國讀者偏愛的現代作家之一。
李玉民(1939-),首都師范大學法語系教授,從事法國文學翻譯近四十年,譯著上百部,約有兩千五百萬字。主要譯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三個火槍手》《基督山伯爵》《一生》《漂亮朋友》《羊脂球》等。此外,編選并翻譯《繆塞精選集》《阿波利奈爾精選集》《紀德精選集》,主編《紀德文集》(五卷)、《法國大詩人傳記叢書》(十卷)和《加繆文集》(三卷)。
譯本序
——誰覓其中謎
福音街
幾多薩賓女
參孫
田園曲
跌回童年
若斯
朱諾林蔭路
好畫
穿行巴黎
變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