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著以“自主質(zhì)疑式”的啟蒙辯證思維來觀照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的戊戌維新、五四新文化運動、80年代新啟蒙這三次啟蒙高潮,嘗試用慢鏡頭的方式聚焦并放大中國文學現(xiàn)代轉(zhuǎn)型參與啟蒙的內(nèi)部思維過程,對二者之間的互動共生,展開宏觀跳躍式史論和微觀切片式的比較研究。期間結(jié)合主流啟蒙話語的流變、多樣啟蒙形態(tài)辨析和經(jīng)典文學文本個案解讀,作家群落分析,分別從求同的思想史與求異的文學史視野論證了啟蒙與文學應彼此溝通,互為方法。
序
導 論
第一編 戊戌維新與晚清文學改良
第一章 文化中心意識與晚清文學的介入精神
啟蒙主體:在游離與介入之間
啟蒙陣地:尋找介入的突破口
啟蒙新說:彌合傳統(tǒng)文化裂隙的黏合劑
第二章 使用傳統(tǒng)反傳統(tǒng),使用反傳統(tǒng)實現(xiàn)傳統(tǒng)
晚清白話文運動
詩界革命
文界革命
小說界革命
第三章 《新中國未來記》與“改造國民性”話語奠基
第二編 五四新文化運動與文學革命
第一章 文化原罪意識與五四文學的救贖精神
魯迅的深沉憂患
周作人的超然幽暗
胡適的方法實踐
陳獨秀的激進情懷
五四文學的救贖精神
第二章 “全面反傳統(tǒng)”策略與五四文學革命
“全面反傳統(tǒng)”的創(chuàng)造與限度
五四文學革命的實績與局限
《女神》中的兩個赤子形象
第三章 五四多樣啟蒙話語形態(tài)辨析
魯迅的生存啟蒙:“講授痛苦”,還是“承受痛苦”
胡適的語言啟蒙:由“通過語言”到“在語言中”
周作人的生活啟蒙:化在文學中真情地求活
陳獨秀的革命啟蒙:難以抹殺的神性之維
《阿Q正傳》與“改造國民性”話語的錯位性
第三編 80年代新啟蒙與“文革”、“文化”兩大話題文學
第一章 文化精英意識與新時期文學的受難圖新色彩
復出作家群
“文革”后作家群
知青作家群
第二章 “傳統(tǒng)再尋覓,,策略與“文革”、“文化”兩大話題文學
“文革”話題文學
“文化,’話題文學:使用西化反西化,使用反西化實現(xiàn)西化
第三章 新時期文學“改造國民性”話語之流變
結(jié)語 文學創(chuàng)新需要弘揚啟蒙精神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