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穆特·施密德1942年生于奧地利,曾于德國學習排版,后來進入瑞士的巴塞爾設計學院,師從埃米爾·魯?shù)隆⒘_伯特·畢希勒和科特·豪爾特。
他曾在瑞典、加拿大、日本和德國從事視覺設計工作。1980年,他為大冢制藥設計了雙語包裝標識。同年,他還為日本大熱飲料寶礦力水特設計了品牌標識。1993年,他為韓國demisoda飲料設計的標識也取得了極大成功。1987年,他為新成立的美妝品牌IPSA設計了字體商標和基本品牌標識。此外,他還為護膚品牌AYURA和資生堂設計了字體商標,包括資生堂旗下UV WHITE系列的標識。
本書為知名設計大師赫爾穆特·施密德的設計作品集,不僅有其設計生涯的經(jīng)典代表作及創(chuàng)作歷程,還包含了他對設計、美、形式、態(tài)度,以及設計與社會、與世界的關系的探索。在平面設計領域,本書是設計師、設計專業(yè)師生公認的教科書及指南,為他們提供了專業(yè)且全面的文字設計方法講解及思路的闡釋,還對他們世界觀的形成有較大幫助。除了專業(yè)設計師外,對文字、版式設計感興趣的讀者也可以閱讀,并能從中獲取相關知識和靈感。
★本書由施密德女兒妮科爾·施密德與idea雜志前主編室賀清德共同編輯,且本次中文簡體版由idea雜志前主編室賀清德特別審校,對原版書中英文原文進行了重新修訂,并進一步完善了作品圖注,使本次中文簡體版更為嚴謹、全面,讀者也能更準確了解相關歷史與知識。
★本書為知名設計大師赫爾穆特·施密德的設計作品集,不僅講述了施密德走上設計之路的經(jīng)歷,概覽了施密德在文字設計方面以及連接東西方設計文化上的成就,還包含了他對設計、美、形式、態(tài)度,以及設計與社會、與世界的關系的探索。
★書中匯集了大量施密德的設計作品案例,通過圖片,讀者能更清晰且直接地體會到施密德的設計理念與風格。
★在平面設計領域,本書是設計師、設計專業(yè)師生公認的教科書及指南,為他們提供了專業(yè)且全面的文字設計方法講解及思路的闡釋,還對他們世界觀的形成有較大幫助。除了專業(yè)設計師外,對文字、版式設計感興趣的讀者也可以閱讀,并能從中獲取相關知識和靈感。
★本書全書中英雙語對照,內文采用超感藝術紙,高質量全彩印刷,質感細膩,色彩明亮舒適,適宜翻閱、珍藏。
【前言/序言】:
德國籍文字排印師、平面設計師赫爾穆特·施密德于1942年生于奧地利。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排字員,隨后,在20世紀60年代,施密德在巴塞爾通用工藝學校(現(xiàn)巴塞爾設計學院)師從埃米爾·魯?shù)碌热。這一時期,巴塞爾和蘇黎世成為日后在設計史中被稱為國際主義文字排印風格或瑞士文字排印運動的中心城市。
施密德曾受到魯?shù)聞?chuàng)造性的文字排印的影響。由于想要進一步探索,以及在某些機緣巧合的指引下,施密德在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去日本、瑞典、加拿大和德國工作。其中,為了探索魯?shù)陆?jīng)常提到的東方思想,施密德到了日本,他在日本的設計活動成為其創(chuàng)作生涯的重要轉折點。自1977年起,他開始以大阪為據(jù)點開展活動并度過余生。
施密德的工作集中在文字排印領域,主要為出版物、海報和標志設計。日本大眾對他的一些客戶委托作品十分熟悉,例如大冢制藥寶礦力水特的標志設計,以及資生堂的各種品牌設計等。此外,施密德一生不斷撰寫并發(fā)表了許多有關文字排印的文章,向世界介紹了現(xiàn)代文字排印的重要成果。他如一扇大門,溝通并連接了東方與西方的設計思想。
施密德在晚年還曾以日本和韓國為中心開展教育活動,直到2018年突然去世前,他始終在努力工作。2021年,施密德的工作生活回顧展赫爾穆特·施密德文字排。簢L試、嘗試、嘗試在京都ddd美術館舉行,盡管當時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但展覽仍舊吸引了一大批觀眾。
本書通過赫爾穆特·施密德的作品介紹了他的設計活動。各個章節(jié)中所列舉的項目幾乎對應了施密德輾轉各個居住地間發(fā)生的變化。對施密德而言,地理位置的變化意味著他所致力的項目和同事也隨之發(fā)生了變化。
為何施密德如此醉心于文字排?他又是如何探索文字排印的呢?為了解答這些疑問,我們需要參考他生活的時代以及當時的設計發(fā)展情況。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之后的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是平面設計領域的發(fā)展期。印刷、制版技術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一種可以將圖形元素在平面內自由組合的空間,而在此之前,圖形元素都需要分別使用鉛活字、銅版、木版等材料。這種使圖形元素自由組合的藝術手法便屬于平面設計的領域。此外,文字排印和插圖設計等其他較古老的領域也被整合到了平面設計的世界中。
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瑞士平面設計展示了高度成熟的文字和圖像整合方法,但其背后的設計師們專業(yè)領域各不相同,其中既有藝術家,也有插畫師和排字員。而將文字與造型感性結合的巴塞爾文字排印,應該也是文字排印師們對這一潮流的回應(20世紀60年代金屬活字仍被廣泛使用)。
對做排版起家的施密德而言,活字永遠是最基本的素材,通過在巴塞爾的學習,施密德將文字排印視為意義與造型、字母形式與負形、空間與負空間之間的一種聯(lián)系。這種對互補關系
因素的認識?每個因素定義另一個因素,指引施密德到了東方(日本),以作為西方的對位。在日本,他還學習了日本文化中的雙重因素:漢字與假名,表意文字和語音表達。
在那之后,現(xiàn)代主義發(fā)展到后現(xiàn)代主義,再發(fā)展到信仰無關緊要的全球時代。作為施密德出發(fā)點的時代精神已經(jīng)被相對化了。那個信仰、理想與設計、文字排印相連接的時代,如今只存在于我們的想象中。
盡管在這樣一個時代中,施密德的文字排印仍舊充滿活力。這是因為施密德在意義與形式、圖形和基底、西方與東方等多種二元對立中始終直面自己的初心,這些對立反復出現(xiàn)在持續(xù)不斷的沖突和變動中。因此,施密德的文字排印并沒有基于任何固定的方法,而是與時俱進的。其中,施密德以自身經(jīng)歷所揭示的解決信息傳達和自由形式雙重性的理念和他的座右銘設計就是態(tài)度也是始終相連的。
在這本書中,我們將跟隨施密德的腳步,并參考著他自己的評論,了解他在每個時代解決了什么樣的問題,有著怎樣的態(tài)度。施密德的態(tài)度只屬于他自己,別人無法模仿。然而,在他迄今為止的活動中,隱藏著許多線索,可以使現(xiàn)代設計師們去探索屬于自己的態(tài)度,把握那些不為人知的想法。我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實用的參考資料,向后人展示施密德留下的成果并傳承他的精神。
室賀清德
【德】赫爾穆特·施密德(Helmut Schmid)
1942年生于奧地利。在德國完成排字員學徒期后,他在瑞士巴塞爾通用工藝學校(巴塞爾設計學院的前身)學習,師從現(xiàn)代文字排印泰斗埃米爾·魯?shù),以及羅伯特·比希勒和庫爾特·哈沃爾特。經(jīng)歷過巴塞爾、西柏林、斯德哥爾摩、蒙特利爾、溫哥華和杜塞爾多夫的工作后,他最終于1977年定居大阪。施密德的作品涉及各個領域,包括編輯設計、處方藥品包裝以及品牌視覺識別,包括運動飲料寶礦力水特(大冢制藥)、Maquillage(資生堂)和IPSA茵芙莎等。于此同時,他還制作了獨立出版物,如《文字排印思考》,并出版《今日文字設計》等著作。施密德于2000年至2010年在神戶設計大學任教,從2006年開始在首爾弘益大學任教一年半。他還是AGI和ATYPI的成員。2018年逝世。
前言
實驗與實踐:
巴塞爾時代的展開
于國際化的設計當中:
在NIA的挑戰(zhàn)
留白與形式:
對日本文化與美學的探索
有機與系統(tǒng):
在瑞典時的精致作品
政治的個體:
德國社會民主黨的設計項目
個性與理念:
企業(yè)和店鋪的形象設計
連接功能與策略:
大冢制藥的包裝設計
優(yōu)雅的本質:
資生堂的品牌字標
態(tài)度的表明:
出版物和海報
演講:
設計就是態(tài)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