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垮掉的一代與中國當代文學
全書分為七個部分。
導論部分分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美國文學翻譯的階段性特征,以及它與中國當代文學和文化的相互關系。美國文學翻譯對象的選擇、對翻譯作品的批評和接受,都明顯受到中國當代政治、文化和文學環(huán)境的深刻影響,烙上深深的時代痕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國文學的譯介是一種有計劃的政治行為,文學話語被屏蔽,文學譯介偏離了文學自身的軌道,因此美國無產階級文學作品的翻譯備受重視,譯本數量巨大,反映美國社會現(xiàn)實、具有批判意義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也是翻譯的重點對象,而美國現(xiàn)代主義文學和先鋒文學翻譯備受冷遇。同時。對美國翻譯文學的解讀和評論也主要采取社會歷史和階級論的分析方法,為政治意識形態(tài)所左右。到了20世紀80年代,美國文學翻譯空前活躍起來,翻譯對象的選擇標準也發(fā)生丁變化,開始重視翻譯作品的藝術性和創(chuàng)新性,同時也重視那些關注人與社會矛盾沖突的文學作品的翻譯,這是符合當時中國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實際情況的。作為這種轉變的具體體現(xiàn),美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現(xiàn)代主義文學以及大批文化局外人作家的作品被大量翻譯過來。 第一章對“垮掉的一代”進行了界定,并將研究的對象局限在克魯亞克、金斯伯格以及巴羅斯三個代表作家上。本章還從道德、政治、宗教、文學、出版等幾個方面論述了“垮掉的一代”的另類和異端品質。最后,本章從歷史文化傳統(tǒng)、傳統(tǒng)文學的影響、社會現(xiàn)實因素等幾個方面闡述了“垮掉的一代”的興起和發(fā)展過程。本章研究吸收了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將“垮掉的一代”放在幾百年的美國文學文化大背景下來考察,既有宏觀的勾勒,也有微觀的探究,有許多新的發(fā)現(xiàn)。 第二章論述了“垮掉的一代”文學在當代中國的翻譯、介紹和批評的歷史過程。20世紀60年代至TO年代,“垮掉派”及其文學作為資本主義社會腐朽、沒落的標本而受到全面的批判,“垮掉派”作品的翻譯是以“黃皮書”的形式出現(xiàn)的,僅供批判之用。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對“垮掉派”文學采用比較單一的社會歷史的方法進行批評和分析,強調作品反映、揭露現(xiàn)實的思想性,并往往依據數十年來形成定勢的文學“藝術性”,來否定“垮掉派”文學具有藝術性。這一期間,“垮掉派”文學的翻譯是零散的,分散在文學期刊、美國文學史教科書和美國文學作品選讀中,是美國文學史或文學批評的輔助材料,沒有獨立的主體地位。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由于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氣候的日益寬松和容忍,中國批評界對“垮掉派”及其文學開始從歷史、文學、社會、文化等多角度進行了探討,批評和研究更加客觀、全面!翱宓襞伞蔽膶W的翻譯也開始獲得了獨立的主體地位,數量和質量都有很大的提高。本章還對“垮掉派”文學的幾個中譯版本進行了詳細的文本分析,總結出這些翻譯版本的得失,指出了其中存在的誤譯問題,并分析了產生這些誤譯的原因。 第三章論述了“垮掉派”文學與新時期詩歌的關系!拔母铩鼻昂汀拔母铩睍r期,中國社會現(xiàn)狀同戰(zhàn)后美國社會現(xiàn)狀有許多類似的地方,中國地下文學沙龍青年以及知青文學群體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漸漸形成了迥異于主流社會的青年亞文化群體。他們大量閱讀了包括“垮掉派”文學在內的西方文學作品,對“垮掉派”作品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迷惘、悲觀、懷疑、反叛的情緒產生了強烈的認同感和情感上的共鳴,他們及時地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宣泄了這種情感。但兩者在藝術上的差異是明顯的,本章對此進行了詳細的分析。20世紀80年代中期興起的“后朦朧詩”顛覆了朦朧詩的抒情和意象藝術,它采取反文化、反英雄的文化姿態(tài),創(chuàng)造了一種平民化、口語化和情節(jié)化的詩歌風格。在精神淵源上,“后朦朧詩”同“垮掉的一代”極為相似,可以在詩歌的創(chuàng)作主體、詩歌觀點以及詩歌語言等幾個方面捕捉到兩者之間的契合之處。 “垮掉派”文學,尤其是克魯亞克的小說,存在一條很明顯的主題線索:疏離—尋找—幻滅,伴隨其中的還有反叛、性愛和宗教的主題。中國當代先鋒、另類小說中也存在著類似的主題,這種主題上的類似性為我們進行比較研究提供了切人口。第四章就是從疏離、反叛、性、尋找、宗教等五個方面對“垮掉的一代”文學與新時期文學的主題進行了對比分析,意在探討兩個不同國度、不同歷史時期的另類文學之間存在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加深對這兩種文學形態(tài)的了解。在進行主題比較的過程中,既有詳細深入的文本細讀,也有文學發(fā)展脈絡的宏觀分析,力求全面準確地反映出兩者在文學主題上的異同。 第五章是“垮掉的一代”文學與新時期小說研究的繼續(xù),本章著重分析了中國新時期小說中存在的兩種類似于美國“垮掉的一代”的特殊人群——“迷惘的一代”和邊緣人群。第一類型的人群面對巨大的社會變革感到迷惘、反叛,但這種迷惘和反叛不是建立在理想主義和深刻反思的基礎上的,因而他們又感到無助、無能,失去了方向,常常以一種消極、自我傷害的手段對待自己的漂泊、無根的生存狀態(tài),他們缺少實際的行動,游離于社會生活之外,在自我麻醉和縱欲中沉淪和毀滅。他們是中國新時期小說中最早出現(xiàn)的類似美國“垮掉派”的人物,本書借用現(xiàn)成的一個名稱——“迷惘的一代”來稱呼他們。在精神實質上。他們同美國“垮掉派”是一致的,這種精神實質的相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兩者自身具有的特征:其一,他們都具有類似的文化身份,都是受過教育的知識分子,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其二,他們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和行動的能力,相對寬松的社會環(huán)境使他們能夠發(fā)展形成自己的另類、反叛個性。另一種類型的“垮掉派”人物是處于社會邊緣地位的邊緣人群,如流氓、痞子、頑主。他們是一批迷失自我的社會反叛者,他們除了物質外,沒有自己明確的目標,嘲弄一切嚴肅 的問題,蔑視一切高尚的東西,他們是一種“形似而質異”的“垮掉派”。通過對這些小說人物同“垮掉派”之間的聯(lián)系和差異的比較分析,有助于進一步加深對“垮掉派”文學以及中國當代文學的整體理解。 結語部分簡要介紹了“垮掉的一代”及其文學研究的最新動態(tài),并回顧了“垮掉的一代”留給我們的文化和文學遺產,同時也分析了“垮掉的一代”及其文學對20世紀末中國文學的影響。20世紀末中國文壇上出現(xiàn)了一大批標榜或者自我標榜為,“中國的垮掉派”的作家,通過分析,指出他們的精神實質同美國的“垮掉的一代”相差甚遠,是“垮掉的一代”在20世紀末中國的虛幻的投影。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