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子著的《秦始皇秘史》是《翰林書院帝王史系列》其中之一,講述的是秦始皇自登基后至死亡期間一生的功過是非以及后人對其的評價。
本套叢書的每一分冊,都在廣泛而真實的史料基礎上,以生動的語言和獨特的視角,敘寫了每位帝王百轉千回、波瀾壯闊的一生,展示了他們的成功與失敗、高潮與低谷、堅定與疑惑、氣魄與迷茫。通過本套叢書,你將了解歷史上這些獨一無二的人物,進入他們塵封彌久的精彩世界。
★ 小說的生動,歷史的厚重。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既有帝王們的文治武功、治國心法,也有名臣才子的權謀與沉浮! 一套蕩氣回腸的帝王興亡錄。作品結構緊湊,故事異彩紛呈,情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氣勢磅礴,引人入勝,★ 傳記式的帝王長卷,熱血沸騰的打江山與守江山的傳奇。非沉思不能探其幽遠,非品讀不能知其恢宏! 這是一套值得品讀和收藏的歷史大書,帝王們起伏跌宕、精彩絕倫的一生,值得你閱讀和體會。★ 看小說,識帝王,懂歷史,更懂智慧與謀略! 東子著的《秦始皇秘史》是《翰林書院帝王史系列》其中之一,本書結構緊湊,故事異彩紛呈。情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氣勢磅礴,引人入勝。
東子,歷史愛好者與研究者,曾任報社記者,現(xiàn)為某網(wǎng)站歷史專欄特約編輯。思維縝密,文風豪邁,閱其文字常有酣暢淋漓之感。平日喜歡看書、寫作、旅游。
上篇 秦王掃六合
第一章/平亂
出擊
自尋死路
衛(wèi)商呂不韋
奇貨可居
趙政出世
難解的迷局
罪惡的種子入土
博弈
呂不韋的命運
第二章/不可或缺的人才
水工鄭國
大才初顯
完美結局 上篇 秦王掃六合
第一章/平亂
出擊
自尋死路
衛(wèi)商呂不韋
奇貨可居
趙政出世
難解的迷局
罪惡的種子入土
博弈
呂不韋的命運
第二章/不可或缺的人才
水工鄭國
大才初顯
完美結局
茅焦無畏勸秦王
兩難的韓非
文武兼治
第三章/統(tǒng)一戰(zhàn)爭打響
先祖的榮耀
六世之余烈
術治滅韓
難纏的對手
傳奇名將
滅國之戰(zhàn)
第四章/易水寒
驕傲的資本
密謀正在上演
刺秦
千古俠客的巔峰
第五章/最后的掙扎
一次試探
水淹大梁城
人才的重要性
亦敵亦友的鄰國
大國動蕩
年輕人占了上風
老將王翦再度出山
天平開始傾斜
齊王投降
偏安亡齊
百越亦是華夏
下篇 皇帝之始
第六章/建章立制
定立帝號
不可忽視的陰陽家
嚴密而高效的官僚制度
行政分工
郡縣還是分封
第七章/盤整中華
君臣等級
統(tǒng)一度量衡
統(tǒng)一貨幣
書同文
賦稅和徭役
第八章/傲視百代的工程
萬里長城的秘密
修建道路
惠及后世的水利工程
銷鋒鑄鐮以防民變
飽受爭議的阿房宮
驪山大墓
第九章/巡狩天下
巡狩的意義
秦始皇的早期巡狩活動
封禪
尋仙問道
第四次巡狩
意外的收獲
焚書與坑儒的真相
第十章/四面危機
第五次巡狩
東南有天子氣
看不見的對手
危機從內(nèi)部開始
第十一章/走向坍塌的王朝
沙丘之死
誰謀殺了秦始皇
權柄的歸屬
被欲望灼燒的趙高
針鋒相對
目光短淺的李斯
扶蘇之死
一場破壞性的政變
第十二章/一生功過
“秦始皇”的符號化
反對的聲音
功過究竟是哪般
誰來負責
這次巡狩有一個核心的目的,那就是去泰山封禪。
“封禪”是天子對天地最為隆重的一種祭禮!胺狻钡囊馑际窃谔┥降捻斏现䦃捞,“報天之功”;“禪”也就是在梁父山除地祭地,“報地之功”。梁父山是泰山下的一座小山。先祭天,后祭地,“封”和“禪”是這種大典的兩個關鍵步驟,所以合稱“封禪”。
封禪是一項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的活動!段褰(jīng)通義》中記載:“異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禪梁父,何?天命以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報群神之功!币勒諔T例,尤其是推翻前朝的“革命”之君才有資格以封禪的形式向天地報功,也向自己臣民證明自己奉天承運。這對任何統(tǒng)治者來說都是一種特權和無上的榮耀。
事實上,古代邦國之君很早就有了祭天的行為,只是在具體的地點和禮儀方面有所不同而已。從西周以后,封禪之禮已經(jīng)定型,更加規(guī)范,地點也被固定下來了。與此相關的一些觀念和理念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經(jīng)過儒家的整理和發(fā)揮后,封禪成了唯有最高統(tǒng)治者才有資格執(zhí)行的一件事情。
秦始皇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封禪的皇帝。因為自周天子影響力逐漸衰微的時代背景下,泰山很久沒有舉行過封禪儀式了,具體的操作規(guī)程也變得不可考證了。為了辦好這個隆重的大典,秦始皇“征從齊魯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乎泰山下”,共同商議封禪的種種禮儀。這群儒生引經(jīng)據(jù)典,高談闊論,各執(zhí)己見,爭論不休。而他們提出的意見,大多數(shù)要么迂腐不堪,要么就煩瑣難行。舉一些簡單的例子,有人認為主張登山祭天的時候要用蒲草包裹車輪,避免對泰山的一草一木有所損傷,有的儒生主張封禪的時候要掃地而祭,鋪地的席子必須用茅草編織。對于這些意見,秦始皇并沒有采納。
一怒之下,秦始皇拋開群儒,令人開山修道并修建祭祀用的祭壇。在禮儀的選擇上,他參照秦國祭祀上天的禮儀,設計了一套禮儀制度。隨后,他親率隨行的重臣,登上泰山頂峰,完成了祭祀的儀式。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舉行封禪大典的皇帝,也是我國歷史上有可靠文獻記載的首次封禪大典。
秦始皇到泰山封禪可以說是一個具有標志性的歷史事件。這是因為封禪可以說是一個導火索,秦始皇自封禪以后,無論是性格還是政策都有較大程度的變化,這也可以說是秦始皇政治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首先一點,封禪儀式的完成導致了秦始皇內(nèi)心的自大。從議定帝號開始,秦始皇的驕奢之心就已經(jīng)有些端倪了。而封禪是神化王權、圣化帝王的一種重要手段。而這種活動只會滋養(yǎng)秦始皇的驕奢之心。這種行為只能使得皇帝產(chǎn)生一種神圣無比的絕對權威感,這也是秦始皇后來妄自尊大、驕奢狂妄的最重要的心理根源。這種心理對于剛剛建立不久的秦王朝無疑是起到負面作用的。
封禪的另外一項不良后果就是導致了秦始皇對儒生的輕蔑和不屑。在秦始皇剛剛稱帝之初,一直篤信“法家”的秦始皇對儒生還是有一定好感的。在先秦諸子百家之中,儒家可以說是最重視君臣尊卑的禮法的。這對急于樹立權威的秦始皇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為此,剛剛統(tǒng)一六國后不久,秦始皇就征召了一批大儒,任命他們?yōu)椴┦,可以參政議政。此外,秦始皇對于儒生制定的那一套規(guī)范君臣作為的禮儀還是非常滿意的。然而,群儒的施政理念在秦始皇這里根本行不通,于是他們就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各種形式化的禮儀之上了。鼓吹秦始皇到泰山封禪,其中就少不了群儒的鼓吹。在達到齊魯?shù)貐^(qū)后,秦始皇瞻仰了孔子的故居,對孔子的后裔也進行了加封。一時間,儒生很是風光。
但是當真正需要辦事的時候,儒學的弊端、腐儒的守舊和淺薄在秦始皇面前暴露無遺。這群儒生乘興而來,卻最終被秦始皇潑了一盆的冷水。這讓這群儒生心中非常不滿。他們最終以秦始皇在封禪途中遭受到暴雨為發(fā)泄點,“諸儒生既絀,不得與用于封事之禮,聞始皇遇風雨,則譏之”。儒家以封禪為圣德之舉,但是他們利用途中遇雨宣揚秦始皇的無德,這又暴露了儒生淺薄和幼稚的一面。
秦始皇對儒生甚至是儒學的態(tài)度就此改變。以后秦始皇對儒學持有一定的偏見,甚至最后做出“焚書坑儒”的事情,這都可以說是這次封禪過程中儒生的無能所引發(fā)的。
第三個惡果就是引發(fā)了秦始皇的尋仙求藥之心。當時齊魯大地有兩種特有的文化,其中就包括了仁義之道的儒學和方仙之道的神仙學。關于這一點,后文會進行更加詳細的講解。但是,儒生將秦始皇以封禪的名義帶到了齊魯之地,于是大批的術士也開始向秦始皇兜售自己的學說。這樣最終的結果是儒者遭到鄙棄,術士受到青睞,這也許是秦始皇這次封禪最沒有料想到的一個后果,也是對秦王朝后期政治走向有著決定性影響的惡果。
秦始皇的這次封禪以及由封禪引發(fā)和衍生出的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問題,也標志著秦王朝的走向已經(jīng)開始改變。這將在以后秦始皇的政治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