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共由四部共23篇長短不一、獨立成篇的散文構成。
第一部,林溪之影,主要是對林溪自然風貌與人文風物的描述,展示林溪村自然的豐茂和野地的生機。
第二部,林溪之痛,主要是通過作者本人的經歷對林溪農民生活的再現,以及對農村生活欲罷不能的復雜情感。
第三部,林溪之殤,主要是講述林溪村在開發(fā)區(qū)一輪又一輪征地拆遷下日漸衰敗并最終消失的過程。
第四部,林溪之風,主要從人物命運的角度講述了林溪在現代化面前的無奈和失落。
此書部分章節(jié)已在《散文》《創(chuàng)作評譚》《文學與人生》等文學報刊發(fā)表,引發(fā)眾多評論。
作品于2013年6月參加鳳凰網首屆原創(chuàng)文學大賽,從3000余部稿件中脫穎而出,榮獲非虛構類作品二等獎。
從細部觀察中國當代社會的宏大變遷
在底層體味中國失地農民的家園情懷
用良心反思中國城市化中的倫理困境
讀林溪故事,體味一種撕裂的疼痛
林溪村與林溪村人的遷徙與命運,中國農村現代化、工業(yè)化、城市化的細節(jié)與經驗
從籬笆到圍墻,是林溪村命運的一個隱喻,也是當下中國大地上無數村落的命運象征
作者將林溪村放在三個維度下進行共時理解與敘述:一、它是作者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故鄉(xiāng);二、它是一個農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過渡的典型范本;三、它是一個存在了千年又消失的村莊。
胡永良,筆名江南一散人。出生于江西新余農村,當過農村小學教師,現為機關干部。為江西省作協(xié)會員,新余市作協(xié)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著有散文集《在喧囂中聽見寧靜》,文學評論專著《解構之美——魯迅〈故事新編〉思想藝術探索》,另有書評與散文作品見于報刊。
第一輯 林溪之影
故園林溪
橘鄉(xiāng)
在林溪逛蕩
三月菜園
林溪之冬
十月/冬月/臘月
村莊的底面
林溪風物·農具
第二輯 林溪之痛
城市夢想
七月嚴寒/地平線上的城市/狹窄的道路/在村里尋寶/在簡家小學/關于城市的讖語/走異路
味道芳香
記憶中的那抹香/第二事業(yè)/屠夫候/誘惑難耐/食品站
稻子金黃
五月稻田/撫育稻子的一生/堆積的糧食
天亦有疾
第三輯 林溪之殤
2006年的村莊
懸案/撕裂/沉淪/疾病
土地,土地
最后一個清明
從籬笆到圍墻
故園飄搖/切割/還在切割/散失的籬笆/最后的風景
田園將蕪
明日漂泊/當時年少/逃離
因為土地
土地與革命/祖父的土地/父親的土地
消失的村莊
第四輯 林溪之風
金子菩薩
歸去來兮
懷念一個頹廢的人
最后的窮人
無人繼承的秘方
附錄 撕裂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