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威撰稿的《鄧偉志口述歷史(精)》一書中 ,當代*名社會學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曾歷 任三屆民進中央副主席的鄧偉志教授對其近六十年冶 學立論、作師育人、社會活動和參政議政的歷史回顧 ?谑稣卟粌H以當事人身份,為“文革”后社會學的 重建、中國大百科全書與年鑒事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體特 異功能”的鑒定、“鄧氏三論”的毀譽、倡建婦女學 的爭議、“鄧偉志信箱”的風波等一系列現(xiàn)代學術(shù)文 化史上之重要事件,提供了*具**性的**手資料 ,而且能使讀者借助他在烽火歲月、十年動亂、思想 解放、改革年代和新時期等歷史波瀾中的閱世交游與 回顧思考,對一波波時代大潮的激蕩渦漩與世事人心 的紛紜復雜,獲得形象具體的觀照。
一、把話說在前頭 老漢我今年七十七,出生于1938年,但不是“三 八式”老革命。我真正從事學術(shù)還是從大學畢業(yè)以后 的1960年開始的,迄今有半個多世紀。要把這半個多 世紀的事情說清楚,早些年還馬馬虎虎,現(xiàn)在記憶力 每況愈下。就是早些年,由于我厲行“沒有忘記就沒 有記憶”,有意把一些事情變成瞬時記憶,當作過眼 煙云,過后不再思量,當時就拋到九霄云外?墒钱 時認為應該忘記的,未必就應該忘記,今天看也許應 該記住,悔之晚矣! 那就來個“亡羊補牢”吧! 在這次口述中,我力求言之有據(jù)。如果“據(jù)”有 不實、不豐之處,歡迎讀者諸君指出。
在這次口述中,我力求言之有理。如果“理”有 不確、不足之處,歡迎讀者諸君指謬。
在這次口述中,我力求言之有情。我說過:我的 直接領導(不含間接,間接太多),即頂頭上司和同 事都有恩于我,有教于我。如果我在口述中有無情之 處,歡迎指出來,我立即糾正。
在這次口述中,我力求言之有趣。不管怎么說, 活到這把年紀經(jīng)歷的事情不會少?墒窃诳谑鰰r總不 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所選擇。差不多同樣兩件事 ,如果只能取其一,我是力求選擇有趣的。目的是讓 讀者看了不乏味,少打幾分鐘瞌睡。如果讀者朋友看 了仍覺趣味性不夠,也歡迎指點,但是就不請諸位補 充具體材料了,因為多數(shù)讀者不了解我這無名小卒。
當然,少數(shù)同我有過接觸的朋友,如果你們想起那些 有趣的故事,仍盼不吝賜教。
再一點,我想跟徐有威教授(本書撰稿人)商量 一下,這本口述史是不是緊扣著“匍匐前進”四個字 來說來寫為好。我欣賞這四個字的理由是:第一,取 其接地氣的意思。我從小生活在豫皖蘇邊區(qū),見到過 南瓜秧、西瓜秧匍匐在地,枝繁而不遮天,葉茂而不 蔽日,蔥郁而不爭艷,實實在在地貼在地上開花,貼 在地上結(jié)果。建國前,作為我們冬春兩季主食的地瓜 ,上海人叫“山芋”,匍匐在地,一般不開花,扎根 在泥土里。它的根就是香甜的果實。劉勰在《文心雕 龍·物色》篇中寫道:“山林皋壤,實文思之奧府。
”做學問一定要接地氣,近水邊,不能搞空中樓閣, 不能脫離實際。第二,取其腳手并用的意思。宋代理 學家朱熹說:“匍匐,手足并行也!1958年暑期, 我參加軍事夏令營,受過“匍匐前進”的訓練。做學 問也必須使出渾身解數(shù),調(diào)查、借書、求教該用腳跑 的就用腳跑,腳上磨出泡來也得堅持不懈地跑;記筆 記、寫文章,手累得酸痛也得繼續(xù)寫,要像歌唱家“ 曲不離口”那樣,筆不離手。完整地說,我春夏秋冬 ,‘周而復始的是“十部曲”:“讀書——求教—— 調(diào)查——放眼——思考——看透——勤寫——傳播— —呼吁——擔當——從零開始”。我手中這筆,有大 處落墨時,也有小處著手時,大量的是小處著手。有 大江東去,也有小橋流水,大多是小橋流水。大小結(jié) 合,類似腳手并用也。第三,多少有點消極了,那就 是取其前進的速度很慢的意思。我這個人進步慢得如 匍匐。人生道路崎嶇、坎坷,大錯小錯都犯過,犯過 真錯,也犯過假錯。何謂假錯?那就是有些學術(shù)觀點 ,你認為錯,他認為不錯,先認為錯,后來又認為不 錯。當然,也有當時認為不錯,后來認為錯了的,再 后來又認為不錯的。話又說回來,在我身上有沒有今 天認為不錯的,明天會認為錯了呢?難說……。如果 在學術(shù)上碰了釘子,一要重視,二要藐視。如果碰上 了大釘子,那也大不了像張可久所寫的元曲《賣花聲 》里的一句話:“讀書人一聲長嘆。” 末了,我對上海市文史研究館給我提供如此寶貴 的口述機會表示感謝!讓我一吐為快?谑龀鰜肀葞 到棺材里去要好。我還要對徐有威教授不畏嚴寒酷暑 ,風塵仆仆地錄音,然后加工整理,表示謝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