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回望:中國文化現(xiàn)代轉型時期的文學演進
定 價:38 元
- 作者:肖向明,楊林夕
- 出版時間:2015/8/1
- ISBN:9787306053640
- 出 版 社:中山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I206.6
- 頁碼:253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本書集中體現(xiàn)作者對中國文化現(xiàn)代轉型時期文學的演變和演進。重點突出對中國現(xiàn)代文化與文學思潮探究的整體觀照、現(xiàn)代作家與作品解讀的經(jīng)典魅力以及對香港學者散文透視的別樣風景。如此,在面到點上對這一時期文學作出較為深刻的文化考察,凸顯紛繁復雜時代文化與文學轉型、互動時的歷史留影與意義。
本文從整體到個案研究,突出紛繁復雜時代文化轉型時文學演變和演進的時代價值與美學意義。
肖向明,男,1970年11月生,湖南寧鄉(xiāng)人。教授,博士(博士后),廣東惠州學院中文系主任。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會員,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會員。2010年入選廣東省高!扒О偈惫こ淌〖壟囵B(yǎng)對象;2014年被評定為惠州市第八批拔尖人才。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民俗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1993年畢業(yè)于湘潭師范學院中文系,獲學士學位;1999年和2006年畢業(yè)于中山大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先后獲文學碩士學位、博士學位;2007年3月至2010年4月在復旦大學文藝學專業(yè)進行“博士后”研究,期間獲得第43批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一等資助金和**批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
出版專著《“幻魅”的現(xiàn)代想象:鬼文化與中國現(xiàn)代作家研究》,另編著3部。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中山大學學報》《民族文學研究》《社會科學戰(zhàn)線》《學術研究》等刊物發(fā)表論文50多篇,核心期刊38篇(其中CSSCI 35篇);《新華文摘》摘要1篇,《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1篇,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5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1項、省部級科研項目4項。多次獲得惠州市和惠州學院的科研獎勵。
楊林夕,教授,文學博士;葜輰W院中文系教師。廣東省“千百十”校級培養(yǎng)對象。廣東省古代文學、古代文論研究會會員。在《廣東社會科學》、《文化遺產(chǎn)》、《暨南學報》等刊物發(fā)表論文50多篇,其中CSSCI和核心期刊20多篇,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3篇。主持廣東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2項。
**編 理論考察:現(xiàn)代文化與文學思潮檢視
“啟蒙”語境里的“審美”艱難——論梁啟超與中國近代文學變革的價值取向
言論報國文統(tǒng)未絕——讀《近現(xiàn)代報刊“文人論政”傳統(tǒng)研究》及其思考
自由主義與“五四”文學的流變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論家族文化對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影響
在歷史的敘述中靜觀現(xiàn)實主義——溫儒敏《新文學現(xiàn)實主義的流變》及其他
文學概論課程的教材重寫與教學創(chuàng)新
論全球化語境下中國當代文學的民族性追求
民俗·啟蒙·審美——論民間信仰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藝術取向
“含魅”的現(xiàn)代虛構與想象——鬼文化與中國當代文學的藝術呈現(xiàn)
穿越沉重的肉身——略論現(xiàn)代“鬼戲”之源流
第二編 經(jīng)典誘惑:作家與作品讀解
論郁達夫文藝觀對傳統(tǒng)詩學的認同及轉化
正本清源:郭沫若之文化“結算”——吳定宇《抉擇與揚棄——郭沫若與中外文化》之價值
“自悟”、“自道”、“自證”的心靈詩學——伍世昭《郭沫若早期心靈詩學》之闡發(fā)
論徐志摩散文的藝術品格
突圍與突圍之后——論覺新、汪文宣的文化“血緣”關系
啟蒙時代的民俗審美——重讀《呼蘭河傳》
在個性追求中走向規(guī)范——試論吳組緗小說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就與局限
書生回眸:“鬼文學”的現(xiàn)代新編——以曹禺、徐為例
情歸革命——重讀《白毛女》兼論“革命時代的愛情”書寫
艷異風景中的奇情——論張愛玲小說的民間信仰書寫
時尚與真知的兩難——路翎《洼地上的“戰(zhàn)役”》再解讀
改革者永不言敗——讀長篇歷史小說《張居正》有感
舞席歌場,時有擊碎唾壺之意——論姜夔詞所蘊含的愛國情感
第三編 別樣觀景:香港學者散文透析
中華文化背景下的香港作家
富于解讀“意味”和欣賞“魅力”的一個文學亮點——論當代香港學者散文
文學自由與市場規(guī)范的雙向選擇——論香港學者散文的創(chuàng)作機制
日常生活的詩意追求——香港中大學者散文的情感分析
人文家國的深度關懷——香港沙田派學者散文的情感解讀
真知與風尚的雙重追求——香港學者散文藝術闡釋
不同的藝術呈現(xiàn)一致的文化追尋——余光中、董橋散文比較
探尋文脈與把握個性的結晶——王劍叢《香港文學史》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