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書系·不忘教育初心》是教育名家儲朝暉基于自身30多年來對教育的實地調查、實踐、思考,從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學生的成長發(fā)展與規(guī)律、學校發(fā)展的關鍵、教育變革的回望等方面,基于不同角度和路徑去探求各類教育問題的解決之道,道出了很多已被我們遺失或無視的教育常識。對每位教育當事人而言,這些思考和探索經驗,既是清醒劑,又是指路航標。每一個與教育相關的個人,都應不忘教育初心,運用自己的思考與行動去改變教育,讓教育更好!
《大夏書系·不忘教育初心》,1、教育名家、教育推動者儲朝暉力作,以滿滿的赤子之心,展現(xiàn)著一名教育者的時代良心。
2、基于作者30多年來對教育的實地調查、實踐、思考,緊密扣合教育的實際問題,從不同角度和路徑探求解決之道,既富有警醒性,又指明改進的有效路徑。
3、適合教師共讀,警醒我們重拾教育常識,積極投身教育改革與更新。
4、讓人成為目的,讓學生真正站立起來。
5、教育初心乃是以人為本,修己渡人,共同成長為身心健全的人。
推薦文章:
名師是歧路,良師是正途
教育家的品質
孩子緣何唱放學就是力量
面對教育的不完美
1981年秋天第一次知道陶行知,到屯溪的延安路看了他的生平事跡展覽,便被他吸引了,此后寫了首自勉打油詩:
八一秋風撩醒思,志立教育造新世;拋卻身邊半根草,人類優(yōu)教度此時。
由此確定了自己教育是我的職業(yè),研究是我的生命,把教育辦得更好是我的人生目標的人生定位。
自1983年開始作教育與社會調查,30多年來對教育實地調查、實踐、思考,積累了太多的心里話。其實這些話或許都是常識,但沒有這些經歷和體驗的人尚不知道這些常識。于是現(xiàn)實中的教育被各方面的壓力擠得類似腌菜粑,既不好看,也不好吃,總是酸溜溜的,甚至對人的健康成長發(fā)展還有不小的傷害,但人們不得不把它放在嘴里嚼個不停,甚至還要被迫咽下去。
到了知天命之年,這些心中的常識常被一些媒體約稿掏出來,但都比較零碎。多位出版人都跟我說:你何不將它們結集出版?可一直忙這忙那沒時間做這件事。直到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一再敦促,才有這個教育評辨系列的集子出來。
書中所收文章是最近十年來各媒體約寫的稿子。這些文稿確實是我就所思考的問題寫成,事先沒有設計整體框架,但與教育的實際問題緊密扣合。將該系列取名評辨是由于所收文章基本采用了評論辨析的文體和表述方式,對現(xiàn)實教育各個方面有批判、鞭撻的意蘊,也有講理、分析的成分。
總體上我覺得中國教育經過近70年的齊步走,走得人們都不知道自己該如何獨自去走路了,不會一個人依據(jù)自己的興趣自主地邁開步子;近一二十年又以同一個起跑線為標準,讓不少人產生起跑線上的恐慌,所有的人都想擠進同一個跑道賽跑。從遵從人的成長發(fā)展規(guī)律看,齊步走和所有人在一條跑道上跑步都不對。散步才是治愈中國諸多教育病的良方。因為散步是自由、自主地隨意走,每人確定自己的目標,不按規(guī)定的路線和路程,自己選擇時機和路程長短,這樣每個人才能成長為最好的自己。中國教育當下需要的正是每個人自主地邁出自己的腳步,以自己適合的速度、方式,朝著自己認定的方向、目標,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如何走,這樣才能從根子上解決教育的各種問題。
這個系列對每位教育當事人是清醒劑,從不同角度和路徑構成解決教育問題的整體對策體系。中國當下的教育問題,就好比是一枚硬幣,或更準確地說是一個多面體,它的一面是各級政府,另一面是參與教育的民眾,還有一面是媒體以及其他社會組織,在其中起著聯(lián)絡、反饋以及其他各種作用。當人們對政府的某些做法不滿時,可以找到政府這些做法的民眾基礎、媒體的盲視、社會組織的無能;而當人們審視教育上的不當行為時,發(fā)現(xiàn)它又與體制以及政府的某些政策和做法相關,與政府管理者的素質相關,也與社會各方面的見識和發(fā)展水平相關。
表面看來這些問題好像無解,其實這個解有多個方面,多個主體。這個系列就是基于這樣的假定去從多個方面求解中國教育問題。每一位讀者,每一個與教育相關的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言行、選擇、表達、參與改變當下不完美的教育,也都可以運用自己的理性和思考改變教育,改變自己的生活,乃至改變社會。
如果這個社會有更多的人這樣想,并身體力行地去做,那么教育和我們的生活就會一天天地好起來。
儲朝暉
2017年于北京
儲朝暉,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華教育改進社理事長,全國第三方教育評價機構聯(lián)誼會主席,中國地方教育史志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秘書長。2010年入選影響中國時代進程100人之十大教育工作者,2012年被網(wǎng)易評選為年度教育意見領袖,2014年入選搜狐2014中國教育推動者。出版有《回歸常識做教育》《心平氣和做教育》《重建教育生態(tài)》《中國教育再造》《以人為本的教育轉型》等。
序 面對教育的不完美 / 1
第一輯 沒有好教師就沒有好教育
能否稱得上教育家,最根本的要看他是否教人做人,能否依據(jù)學生不同的潛能、個性和志向培養(yǎng)出值得他自己崇拜的人。一個人的學業(yè)成績僅僅是他成長發(fā)展的一個方面,學業(yè)成績高并不一定就發(fā)展得好,教出考試成績高的學生也不是成為教育家的墊腳石。
名師是歧路,良師是正途 / 3
教育家的品質 / 7
骨干人才未必按照計劃的方式成長 / 9
真實的老師更可愛 / 11
績效工資不能成為官效工資 / 13
自主性是教師素質提升最有效的激勵 / 16
關于解決代課教師(含尚未轉正老民辦教師)問題的建議 / 18
教師節(jié)的最好禮物是尊重 / 21
人人有良師需要政府擔起責任 / 24
鄉(xiāng)村教師需更系統(tǒng)實在的激勵 / 27
農村教師問題的成因及綜合求解 / 29
能容乃大 / 38
善于休閑是一種成長 / 40
玩是教師假期里最重要的事 / 42
投身教改是每個人的權利和機會 / 45
對恢復師范生免費政策與整體提高教師素質的思考 / 48
第二輯 把發(fā)展的權利還給孩子
孩子的真正幸福在哪里?他一生幸福的基礎在哪里?是否成為知識框就可以了,成為美德袋就可以了,成為重點小學、重點中學、重點大學的學生就可以了?眼前的學業(yè)成績絕不能衡量一個孩子的全部,更不等同于他未來的幸福,能歌善舞也不能保障一個人走向幸福。
把兒童節(jié)還給孩子 / 61
特長生全科化若不專業(yè)易陷泥潭 / 63
堅持就近入學原則,尊重兒童基本權利 / 65
孩子需要的不是玩具,而是自主 / 68
叫停綠領巾易,消除等級意識難 / 71
多些真,多些愛 / 73
學前教育說法不準,幼兒教育當是獨立階段教育 / 76
研究的目光盯在孩子成長上 / 80
自救才能趕走心魔 / 83
家風是文化傳承的基因 / 86
朱自清:做一個真君子父親 / 88
孩子緣何唱放學就是力量 / 94
父母應當與孩子有難同當 / 96
春游何時不再是老虎 / 100
應該用錢來激勵孩子嗎 / 102
打破農村學生頭上的天花板 / 104
第三輯 對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要有起碼的尊重
孩子學習成長的最優(yōu)選擇是自主,評價成長的效果要看長期而不能看階段,所謂的強化班、提高班、培優(yōu)班、應試方法與技巧班,可能在短期內會提高孩子的考試成績,卻會導致孩子的長遠發(fā)展缺乏后勁。為各種培訓捧場只會火了市場,累了家長,苦了孩子,并最終可能毀了孩子。
學習過頭孩子發(fā)展缺后勁 / 109
奧數(shù)是怎樣在中國變成過街老鼠的 / 111
學生成長發(fā)展的學校管理體制障礙分析 / 114
官樣少年是如何產生的 / 120
學生還是學死 / 123
班長失去聯(lián)系折射出的教育問題 / 126
孩子心中建立平等、服務、自主責任觀比多少道杠更重要 / 128
共同呵護小候鳥的親情聚會 / 132
復讀不是每個人的加油站 / 134
復讀群體將越來越少 / 136
保障學習自主權才是真正解放學生 / 139
中國創(chuàng)造需要仰望星空 / 141
沒有永遠集中的注意力 / 143
青年擇業(yè)不妨從興趣入手基層做起 / 146
第四輯 學校發(fā)展的關鍵在于內在驅動
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使學校擁有人權、財權、決策權,是激活學校內部活力、從根本上提高教育質量的必由路徑。中國教育若不能解決好這一問題,就難以立足于即將到來的世界范圍的教育革命。
推動衡水中學從野蠻向理想境地探索 / 151
為何不讓麻雀學校飛起來 / 153
學校同樣需要減負 / 155
校長任命不應權力說了算 / 157
自主管理的命脈是政校分開 / 159
民校全球招校長是自我突破 / 161
獨立學院脫困要靠建現(xiàn)代大學制度 / 163
不能讓課堂成為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的宰場 / 165
學生課堂打架致死暴露出的教育問題 / 169
補課有害,誰來除害/ 170
改變假期作業(yè)布置方式 / 173
第五輯 回望教育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
教育上最嚴重缺乏的是思想。沒有思想的教育就如同沒放鹽的菜肴,無論做工如何精細,材料如何珍貴,都難以讓師生開胃口,即便是強迫師生接受這種教育,也只會讓他們日益變得虛脫無力,沒有骨氣,沒有精神,久而久之,就會病入膏肓。
陶行知的理想仍然值得追求 / 177
中國文化獨有的那群人對士的追思 / 181
辛亥革命開啟中國現(xiàn)代教育之門 / 188
回望陶行知:理性與偏激的世紀較量 / 191
中國教育60年發(fā)展簡志 / 195
幼兒教育60年:期待自覺自主 / 203
思想是教育健全發(fā)展的源泉 / 207
后 記 /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