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高等學校教材·社會心理學系列教材:社會認知(了解自己和他人)
定 價:46 元
- 作者:黎岳庭 ,劉力 編
- 出版時間:2010/5/1
- ISBN:9787303107780
- 出 版 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C912.6
- 頁碼:416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社會認知:了解自己和他人》從社會文化發(fā)展的觀點考察思維,對社會認知的研究方法、神經機制、各種理論和中國特色的研究進行全面介紹。尤其以類屬性思維的正確性與社會公平性為例,對社會認知過程中主客觀交互作用的復雜性進行了深入分析,說理性強,給人以極大啟示!渡鐣J知:了解自己和他人》是一本值得我們重視的心理學讀物。
“欲除煩惱須無我,歷盡艱難好做人!边@是清代軍事家、詩人彭玉麟(字雪琴,1816-1890)的詩句。人,不可能沒有自我,因為有七情六欲,而且人是社會動物,我們不可能將所有的煩惱消除掉,但也不可能經歷所有的人間痛苦。為什么呢?其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有限的生命和時間不可能允許我們經歷各種各樣的艱難和困苦。其二,每個人對艱難和痛苦的認知不一樣,對任何一個事件的理解因人而異。譬如一個事件出現時,對張三來說是痛苦的,而對李四來說卻可能很幸福。對甲來說是件難事,對乙可能卻是件易事。每年西方的圣誕節(jié),對多數美國人、歐洲人或其他國家的基督教徒來說非常重要、非常有意義;而對于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卻意義不大。同樣,中國的春節(jié),對我們非常重要、非常有意義;而對多數美國人、歐洲人或其他國家的人來說卻意義不大。2009年6月26日,一代歌王邁克爾·杰克遜突然逝世,對很多人來說,尤其是喜歡流行音樂的人來說,非常震驚且悲痛;然而,對很多沒有聽說過他的名字和音樂的人來說,就無關緊要。簡言之,社會認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與行為,更好地了解社會事件和社會人際關系。只有深刻了解自己和別人,我們才能更好地在社會中做人、生活和工作。
心理學家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探索人們如何了解自己和他人。幾年前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邀請我組織海內外一些具有一定影響的中青年社會心理學家合寫一本有關社會認知的著作,我欣然答應了這本書的寫作計劃。衷心感激劉力教授和其他海內外社會心理學家的幫助,讓我們得以共同完成這一艱巨工作。沒有他們的配合和幫助,就不可能有《社會認知:了解自己和他人》一書的問世。因此,我首先感謝他及海內外的合作者。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jié) 開篇:姚明與林浩
第二節(jié) 社會心理學、社會認知及其歷史發(fā)展
第三節(jié) 社會認知舉例
一、唐朝詩人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
二、戰(zhàn)爭、和平、正義與社會群體的認同
三、求對欲和是非曲直
第四節(jié) 本書目的、結構和概述
結束語
專業(yè)術語
問題與思考
第二章 社會認知的研究方法和特點
第一節(jié) 建構理論
一、現象
二、關鍵共性
三、抽象性
第二節(jié) 扶植理論
一、多方位思考
二、理論規(guī)范化
三、讓理論成長
第三節(jié) 理論的檢驗——實證主義的研究方法
一、科學觀察的形式:對現象的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
二、描述性研究
三、解釋性研究
四、對現象的預測和控制
第四節(jié) 社會認知的研究重點和方法
一、認知革命對社會心理學研究的影響
二、當代社會認知研究的特點
三、觀察認知過程
四、區(qū)分不同的心理過程
五、測量意識無法控制的自動過程的方法
六、辨認高效率的過程
七、求證變量之間因果關系的實驗方法
八、實驗操控的效度
結束語
專業(yè)術語
問題與思考
第三章 社會認知的生理和神經機制
第一節(jié) 社會認知神經科學與“社會腦”
一、扣帶前回對情緒認知起關鍵作用
二、杏仁核在情緒體驗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第二節(jié) 情緒的評定與情緒調控的神經基礎
一、情緒評定的理論
二、情緒與情緒調控的神經基礎
三、情緒障礙
第三節(jié) 自我意識與道德
一、自我意識
二、道德的腦機制
第四節(jié) 認知沖突
一、非社會沖突加工
二、社會沖突加工
第五節(jié) 欺騙的動機及其結果反饋
第六節(jié) 賭博的電生理證據
一、P300
二、OFC
三、杏仁核
四、腹側紋狀體
五、前額葉皮層和ACC
第七節(jié) 經濟決策的腦成像研究
結束語
專業(yè)術語
問題與思考
第四章 中國古代文化及其社會認知思想
第一節(jié) 中國上古時代的圖騰認知以及華夏民族的認同感
第二節(jié) 中國古代儒道佛的社會認知思想舉例
一、儒家的“知”、修身、中庸與和諧相處思想
二、道家老子的“道德”和諧,修為,與“上善若水”的社會認知思想
三、佛教的“苦樂”智慧,“無我”認知和禪宗
第三節(jié) 中國古代的“知人學說
一、“知人學說”的概述
二、中國古代“知人學說”的主要內容和表現
三、中國古代“知人學說”的主要策略和方法
結束語
專業(yè)術語
問題與思考
第五章 社會認知在中國的研究
第一節(jié) 社會認知在中國的前科學形態(tài)探討:經驗描述
一、諺語
二、思辨
三、教材評述
第二節(jié) 社會認知在中國的科學研究(接軌取向)
一、內隱社會認知
二、社會知覺
三、自我價值定向理論
四、記憶的自我參照效應
第三節(jié) 社會認知在中國的科學研究(脫軌取向)
一、關于民間概念的研究
二、社會認知本土化研究
三、臺灣和香港社會認知研究
結束語
專業(yè)術語
問題與思考
第六章 社會知識結構和信息加工過程
第一節(jié) 社會知識結構:類型、概念和基模
一、概念和理論模型
二、基模,知識結構的建立、激活和應用——類型概念和記憶系統(tǒng)的關系
第二節(jié) 社會實踐中的信息加工過程:認知的目標性和功能性
一、社會認知心理學對動機和行為目標性的認識
二、目標的確立、選擇和調節(jié)——社會認知的受控過程和自動過程
三、目標性行為對認知過程的要求
結束語
專業(yè)術語
問題與思考
第七章 人以群分:類屬性思維的正確性與社會公平性
第一節(jié) 什么是類屬性思維
第二節(jié) 類屬性思維的不正確和正確性:對弱勢群體和其他人的認知
一、類屬性思維經受不正確性的指責和早期的公平性研究
二、類屬性思維的正確性的近期研究和發(fā)展
第三節(jié) 類屬性思維的正確性:社會群體研究的證據
一、正確性意味著幾個不同的群體對某一個群體進行群體外類屬性思維的吻合
二、正確性意味著群體外與群體內類屬思維的吻合
……
第八章 歸因理論與文化心理學的貢獻
第九章 社會表征
第十章 認知與溝通:社會行為的知性與群性
第十一章 群體動力:個人和群體
第十二章 兒童社會認知的發(fā)展
第十三章 社會認知與經濟行為
第十四章 總結和展望
參考文獻
歐洲心理學家馬庫斯的觀點與美國心理學家沃其爾及其同事的理論存在根本不同。在海灣戰(zhàn)爭期間,旅美華人心理學家黎岳庭(Lee,1993)對美國的151名大學生(47名少數民族學生和104名非少數白種民族學生)進行了一次調查,研究他們由戰(zhàn)爭引起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態(tài)度(情緒)。結果發(fā)現,美國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比非少數民族(即白人)大學生,更少地表現出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態(tài)度(情緒),他們比較不支持布什,而更主張和平解決海灣危機,這些結果同1992年沃其爾群體定型論是一致的。
得到這一結果的原因何在?也許,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如非裔、拉丁美洲和印第安美國人比非少數民族白人學生更愛和平,更認為戰(zhàn)爭是一種不可行的方式。更重要的是,這些少數民族從海灣戰(zhàn)爭中得到的益處較少而受到的損失較大。每次戰(zhàn)爭期間,少數民族的死亡率比白人的死亡率高很多。戰(zhàn)后,少數民族繼續(xù)遭受貧窮、歧視、偏見和其他的社會不平等待遇。另外在美國歷史上,白人殺死了千萬個印第安美國人,他們自己的國家還是從印第安美國人那里搶來的。這些觀點有助于解釋少數民族和非少數民族對海灣戰(zhàn)爭做出的不同反應(Lee,1993)。從社會認知角度看,這些結果也說明美國民族群體對戰(zhàn)爭與和平的評介以及民族群體的認同感。三、求對欲和是非曲直什么是求對欲呢?回答這個問題既十分簡單容易,但又十分頭疼、傷腦筋。為什么說很容易呢?因為自我們一出生,我們的思維、情感與行為等都幾乎時時刻刻受到“對”與“不對”的強化,所以,我們幾乎每時每刻,包括睡覺、做夢在內,都有意或無意地想做“對”的事情,朝“對”的方面發(fā)展。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求對欲”(黎岳庭,2004)。
從社會認知心理學來看,討論求對欲又不是那么簡單,有時甚至會讓人有點頭疼和傷腦筋。所謂“求”,就是尋找,但是這種尋找必須在一個人的腦子里思考、斟酌、琢磨。它是一個人的認知過程,這種認知=過程有時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有時是無意識、無目的或自動的!皩で蟆梢员憩F于外在的行為上;但是人的行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有意識、有目的的。也就是說,一個人的行為是由他內在的思維(或思想、認知)控制的。我們中國人常說“三思而后行”。人一般是先思想、先在頭腦中“尋求”,然后再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