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十年來,形形色色的西方反人文主義思潮泛起,它作為自由主義另一種版本,看似激進,卻受制于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當中各種有活力的發(fā)展趨勢,目的是要嘗試建立另一種關于主體、現(xiàn)實、語言、文化與品位的知識商品化的模式。
本書在多種意義上為人文主義做辯護,而不僅僅作為對一種思想傳統(tǒng)的獻禮或服務。作者認為,人文主義曾是而且依舊是一種更加穩(wěn)定的政治哲學承諾,在對待變革問題上更加精細、更具耐心、更加冷靜,而且或許更加嚴謹。芭芭拉·愛潑斯坦、凱文·安德森、羅伯特·斯賓塞和戴維·奧爾德森等學者分別從社會主義人文主義、馬克思主義人文主義、后殖民主義、酷兒理論等角度論述了人文主義,貢獻了多樣而精彩的重要研究成果。書中還收錄了蒂莫西·布倫南從語文學角度梳理維柯以來西方人文主義傳統(tǒng)的導論,以及兩位編者合寫的結語,后者從更為廣闊的視角重新勾勒了這些人文主義理論迄今為止的關鍵階段,乃至這些理論與各自對應的政治內(nèi)容的復雜關聯(lián)。
本書為探索超越西方自由主義形式,同時具備可能性和可行性的當代西方理論和政治話語,提供了有益的啟發(fā)。
一部思考現(xiàn)當代人類所面臨課題的重要人文主義研究成果,著名批判教育學家彼得·麥克拉倫、后殖民研究學者尼爾·拉扎勒斯鄭重推薦
1.何謂人文主義?人文主義是人類各大文明圈普遍存在的由來久遠的思想傳統(tǒng),它絕不等同于自由人文主義。馬克思把人文主義視為資本主義的替代物,人文主義關乎社會主義人類解放的終極理想。
2.當代語境下為何要保衛(wèi)人文主義?結構主義、后結構主義接連席卷思想界,這使得社會主義人文主義、馬克思主義人文主義,乃至自由人文主義及其他人文主義傳統(tǒng)普遍遭到遮蔽,被邊緣化。結構主義、后結構主義的獨大,造成當代道德和思想的異常狀況。而挖掘與復活馬克思主義人文主義和社會主義人文主義的思想遺產(chǎn),為薩義德所開創(chuàng)的后殖民人文主義正名,指出巴特勒酷兒理論中人文主義維度的欠缺并思考有所補充,這些努力對于應對當代思想課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如何保衛(wèi)本書為之辯護的那些人文主義思想傳統(tǒng)?本書梳理了人文主義與反人文主義思想系譜的歷史,既否定對物質(zhì)決定性的片面強調(diào),也不盲從靜態(tài)性的結構分析,提出要突破理論的抽象普遍性,主張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使唯物辯證法在實踐中具體化,從而克服對主體的去中心化與對現(xiàn)實的碎片化。
4.東方出版中心推出批判美學與當代藝術批評叢書。包括:《保衛(wèi)人文主義:理論與政治的探討》《審美革命與20世紀先鋒運動》《政治思想中的審美轉(zhuǎn)向》《批判美學與當代藝術》《文化、治理與社會托尼·本尼特自選集》《批判理論與當代資本主義危機》《慢下來走向當代美學》等。本叢書由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王杰、國際著名美學家阿列西·艾爾雅維奇主編。
編者簡介:
戴維·奧爾德森(David Alderson),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文學與文化研究、英美研究專業(yè)教授,主要從事性別與性屬研究,以及文學、電影和電視的新自由主義轉(zhuǎn)型研究,出版著作《性別、欲望和酷兒文化》《19世紀英國文化中的宗教、男性氣概和帝國主義》《特里?伊格爾頓》等。
羅伯特·斯賓塞(Robert Spencer),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英美研究專業(yè)講師,主要從事后殖民研究和現(xiàn)代主義文學與文化理論研究,出版著作《世界主義批評與后殖民文學》等。
譯者簡介:
王進,文學博士,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與西方文論。
謝瀟雨,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
批判美學與當代藝術批評叢書·總序
寫在《保衛(wèi)人文主義》中文版出版之際
英文版序
導言:人文主義的另一種故事(蒂莫西·布倫南)
- 社會主義人文主義的崛起、式微與復興可能(芭芭拉·愛潑斯坦)
- 結構主義與后結構主義之后的馬克思主義人文主義(凱文·安德森)
- 后殖民主義是一種人文主義(羅伯特·斯賓塞)
- 酷兒理論、團結性與身體的政治化(戴維·奧爾德森)
結語(戴維·奧爾德森、羅伯特·斯賓塞)
中文版后記(王杰)